6月17日上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硕秋来我院做学风建设专题调研,学工处处长贾海宁和学校教学督导组组长潘晓生教授陪同调研。学院班子成员、与十多名师生代表参加了调研座谈会。
会上,贾海宁处长首先向与会人员反馈了大学生学习动力、学习精力投入问卷调查情况。
学院党委书记牛瑞斌代表学院做学风建设工作汇报。着重讲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课堂内外结合,强化“贵学”教育;二是强化目标引导,增强学习动力;三是加强学业指导,提高学习成效;四是严格日常管理,浓厚学习氛围。牛书记还分析了学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加强学院顶层设计、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统筹“三风”建设等三项改进措施。
院长江奔东发言中指出,人力产出的专业结构滞后于社会人力需求结构是高等教育总体存在的问题之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与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有一定关系。大学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顺应社会对人力的需求进行专业建设,这包括积极上新兴专业或对老专业知识进行扩展调整两条路径。通过切实地“贵学”引导与积极进取的专业建设,大众教育时代的学风教风问题不难解决。
会上,师生代表积极踊跃发言,有的谈心得体会,有的谈问题情况,有的谈思路措施,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学风建设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与建议。
随后,学校教学督导组组长潘晓生教授讲话。他认为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学风建设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提出“贵学”教育,强调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二是重视目标引导,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教师的教学观念、内容、考试要应时而变。
最后,张硕秋副校长做讲话。她介绍了这次学习动力、精力投入调研的目的和意义,一是大学使命的回归,二是理性的回归。她分析了学院的优势所在:学院新老学科交叉,后发优势日益凸显;建院虽短,提出“贵学”理念,积淀丰厚;做到了三个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
张校长对我院学风建设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处理好接轨与坚守的关系。既要适应产业结构升级与市场发展的需要,办好新兴专业,又要坚守传统和积淀,办好传统老专业。二是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追求理性回归,开展任何活动不忘初衷、不忽视目的,处理好为与不为的关系,手段要适合学生特点。三是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遵循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规律,努力培养既专又博的人才,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四是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防止重智轻德,培养学生德与智全面发展。
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义主持。
(编辑:宋紫燕)
|